自從疫情爆發後的這二年,版主已經許久沒有在七月中仲夏酷暑中拍攝廟會,
因疫情和緩的關係,熱鬧得以陸續恢復正常舉辦,今年七月中整個東北角可說是熱鬧滾滾,
這個周末在東北角地區,除了有瑞芳得意堂百年堂慶的大型遶境廟會活動外,
隔天在宜蘭頭城頂埔,一個在頭城旁邊的小村落,今年也正逢當地大廟頂埔順天府四年一科的平安遶境,
頂埔順天府主祀池府王爺,因此也是選在池王聖誕前夕舉辦遶境活動,並且至關渡宮迎請關渡二媽參與遶境,
四年前當時版主也有前往拍攝這場遶境,而其中頂埔當地的子弟軒社頂埔集蘭社,此次則是連續第二科參與,
頂埔集蘭社由一群有志之士重新整頓,並於數年前恢復活動後,四年前參與頂埔順天府遶境時的版路,
著實是令不少軒社同好眼睛為之一亮,可說是軒社老司機等級的版路,這群年輕人的努力也讓人有目共睹,
今年頂埔集蘭社則是以三節的陣容慶讚大廟頂埔順天府,三節陣容分別是大鼓亭、金龍團及北管將爺,
搭配上各式繡布穿插其中,其中幾支新亮相的繡旗,則是由其中網路紅人的社員手工製作,
年輕人的老靈魂製作出作工精細的繡布及壓帆,為集蘭社這間老軒社注入了一股新活力;
但順天府這場遶境路關遶庄性質的場合,承襲宜蘭地區廟會都喜歡七早八早開始,並在中午結束的傳統,
這場遶境於一早八點鐘即展開,而版主則是於大約九點鐘左右抵達頂埔,找了一陣子以後才發現隊伍,
跟隨了一陣子以後,發現沒有點可以拍攝,之後便直接來到了集蘭社搭設於頂埔活動中心的紅壇前等待隊伍到來,
隊伍漫遊於田間小路
頭城下埔協蘭社西秦世子
頂埔集蘭社樊梨花
此次遶境前幾天才燒燙燙做好的壓帆
紅壇前邀請到頭城城隍廟大勝社大少爺蒞臨
神將頭神韻真是優質
紅壇內部一景
桌裙
中壇元帥聖駕
西秦王爺聖駕
西秦王爺聖駕
歡迎海報
慶讚單位:新竹三樂軒開路哨角
路關頭
大旗隊
頭旗西燈
大鼓亭由下埔協蘭社支援
牛舌旗三面是此次新亮相的繡品
金龍團由宜邑聖義軒支援,連戰二天真硬!
農用拖拉機搭配老繡布,充滿old school的風味
金龍陣入自家紅壇
三角旗是早期宜蘭金官繡莊的作品
牛舌旗
同樣是新作的三面牛舌旗
彩牌
北管落地吹
西秦世子
樊梨花
神轎
頂埔集蘭社西秦王爺聖駕
壓帆
由於被廟方嫌拖時間的關係(不知道廟方拖時間的基準是什麼?看龍謀,想早點遶完收工嗎?),
集蘭社隊伍於經過自己的紅壇後,便沒有在繼續走之後的路關了,著實可惜,
而是在稍事休息後,直接前往頂埔順天府入廟,再返回自己的紅壇,便結束這天上午的遶境活動,
紅壇一景
壓帆細部寫真
雙龍拜塔
龍獅
獅頭
神將合影
粧塑女將的軒社中印象中不多,除了集蘭社之外,印象中鼻頭得意堂也有粧塑女將
戰甲寫真
下埔協蘭社西秦世子,身穿大稻埕源陞繡莊的戰甲
神將頭
戰甲寫真
隊伍頭前往入廟
頭旗西燈
冬山廣聖宮於廟前接駕
頂埔順天府廟外一景
接駕聖義軒金龍團
北管落地吹
接駕神將團
接駕集蘭社王爺轎
壓帆
入廟前一個彎道,剛好可以拍到最經典的軒社版路排法
木雕鑼桿
木雕花籃鼓架
北管落地吹
西秦世子入廟
樊梨花是由女性神將所扛,步伐與一般神將迥異
頭城城隍廟大勝社大少爺只有在最後入廟時才亮相
神轎入廟
壓帆